2011年想法,翻出來。
這幾年看過幾處鄉鎮市層級的都市計劃通盤檢討作業報告,內心深感不安,一方面多數中南部鄉鎮市早已面臨人口流失的窘境,原本成長導向的都市計劃早已跟現實發展脫節,可是規劃者面對這種現實,卻無法撼動都市計畫法及中央匡列的計畫人口與公共設施規範,也因此多數通盤檢討只能在法規面聊備一格地作作樣子,無法提出合理的發展策略,包括因應人口流失及公共設施開闢不足等對策。
2011年想法,翻出來。
這幾年看過幾處鄉鎮市層級的都市計劃通盤檢討作業報告,內心深感不安,一方面多數中南部鄉鎮市早已面臨人口流失的窘境,原本成長導向的都市計劃早已跟現實發展脫節,可是規劃者面對這種現實,卻無法撼動都市計畫法及中央匡列的計畫人口與公共設施規範,也因此多數通盤檢討只能在法規面聊備一格地作作樣子,無法提出合理的發展策略,包括因應人口流失及公共設施開闢不足等對策。
台灣的土地使用管制基本上係以建蔽率及容積率為基本盤,透過兩者規範可建築土地之建築行為。
建蔽率規範基地上可覆蓋建築量體的面積,容積率規範基地可允許之開發強度,兩者皆以數字呈現,例如60/180,代表建蔽率60%,容積率180%。
10年通過的土地徵收條例第一條: 為規範土地徵收,確保土地合理利用,並保障私人財產,增進公共利益,特制定本條例。
高玉樹(1913-2005)市長是台北市的傳奇人物,1951年第一次投入台北市長選舉,當年38歲,最後得到2萬多票,以第二高票落選,當選人為吳三連市長。1954年,高玉樹41歲,再次投入台北市長選舉,這次他從失敗中習得新的經驗,最後以11萬多票當選,成為台北市第二任民選市長。1957年高玉樹44歲,尋求連任失敗,最後由黃啟瑞當選第三任台北市長。
故事結束了嗎?還沒有,1964年,高玉樹51歲,他再次參選台北市長,在5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得票數19萬餘,再次入主台北市政府。
根據銓敘部統計,全國公務員總數約36.1萬人,中央占有18.9萬人,約52%。
其中,行政機關公務員25.3萬人,民選首長226人,政務任用474人,簡薦委任16.3萬人(簡任9148人,薦任10.4萬人,委任4.9萬人),法官檢察官3495人,警察8.5萬人。
高雄大社區都市計畫源自1970年代台灣都市計畫盛產期,1973年發布實施,面積553.63公頃,計畫人口4.4萬人,其中使用分區422.2公頃,公共設施用地131.3公頃,佔計畫區面積不及1/4,約23.7%,算是設施貧乏地區。
大社都市計畫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特種工業區101公頃,同時也有農業區113公頃,這是工農並重的體現嗎?一個都市計畫區1/5特種工業區,1/5農業區,實屬罕見。
參加都市計劃技師公會年會,這個成立28年的組織,會員人數上百人,卻只有不到兩成的會員選擇自行開業,可想而知,這是一個打群架的專業團體。
名為都市計畫技師公會,顯然會員對都市規劃與都市計畫必然有深刻的認識與實務經驗,於是我們想問問:都市計畫是甚麼?
前言
客庄是台灣特殊風情,因為客家人口聚集,形成特殊的文化生活圈,尤其在非都市型鄉鎮,客庄風情更是迷人,只是,面對都市化及工業化等壓力,客庄風情正在快速消失中。如何減緩,甚至提升客庄文化風情是一重要政策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