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私立大學往往是地方發展的基石,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史丹佛大學,這些東西岸私立名校在董事會的主持下,坐收數千億捐贈,私人興學甚於公立學校,財務面與績效面往往將公立大學拋在後面。
以美國西岸史丹佛大學為例,1885年設立的董事會(board of trustees)組成相當龐大,33位董事,成員來自美國各地。除了常務董事會外,底下還設有12個特別及事務型委員會,負責財務、學生事務、風險控管、土地不動產等業務,每年至少有兩位學生會受邀參與其中四大委員會,投入學生端的意見。
在美國,私立大學往往是地方發展的基石,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史丹佛大學,這些東西岸私立名校在董事會的主持下,坐收數千億捐贈,私人興學甚於公立學校,財務面與績效面往往將公立大學拋在後面。
以美國西岸史丹佛大學為例,1885年設立的董事會(board of trustees)組成相當龐大,33位董事,成員來自美國各地。除了常務董事會外,底下還設有12個特別及事務型委員會,負責財務、學生事務、風險控管、土地不動產等業務,每年至少有兩位學生會受邀參與其中四大委員會,投入學生端的意見。
神秘面紗: 石門六和山莊
新北市石門區老梅里以綠石槽聞名,境內還坐落號稱台灣「最低調富豪」六和集團宗家莊園「六和山莊」,地處偏僻難窺內部面貌的「六和山莊」,3-1與3-2號兩個住址,所在區位為非都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也就是俗稱的農舍豪宅。
今天是母親節,因為有母親,所以有了後代,人人皆有出生日,從母親身體擠出的那一天,個體生命才有了意義。
台灣四百多處的都市計畫呢?是不是每處都市計畫都有明確的出生日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只是多年來少有人對此提出疑問,也因此各鄉鎮市的都市計畫書對此語焉不詳,充斥著似是而非的文字,令人摸不著頭緒。
台灣從一個沒有計畫到有計畫,從沒有高速公路到高鐵連結西部平原都會區,整整走了100年,同時期,台灣人口從300萬人增加了兩千萬人。
都市計畫法在戰後19年,1964年完成修法,都市化地區畫設分區與公共設施用地的法制基礎進入新的里程,1974年區域計畫法、2015年國土計畫,三大法系將台灣每一寸土地納入計畫管制體系。
台灣鐵路建設已有百年歷史,營業里程數1065公里長,大大小小的火車連結全台灣241個車站,每年運送2億多人次旅客,700多萬噸貨物。
台北車站每天有10萬人次進出火車站,桃園、中壢、台中與台南每天也有超過五萬人次進出,算是前五名的火車站。台鐵局一年收支多少呢?大概收入280億元,支出310億元,透支生存中。資產價值將近8000億元,坐擁近兆元獨一無二的車站及火車。
從2013年5月9日監察院糾正內政部及地方政府公共設施用地取得不力一事,至今已經快屆滿8年,監察院的新聞寫著:
糾正案文指出,全國各市縣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劃定後歷經數十年,迄未徵收使用的個案甚多,積累民怨已深。根據都市計畫法,都市計畫編定公共設施用地,最長應於25年內完成,逾25年仍未取得開發,應限期檢討,不必要部分應儘速解編,如逾3、40年仍不取得使用,則表示已無公共設施保留的必要。糾正案指出,憲法明文保障人民生存權、財產權。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截至100年,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未徵收面積25,714公頃,預估徵購所需費用約新臺幣7兆餘元。各級都市計畫權責機關,任令部分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長達3、40年迄未取得,嚴重傷害憲法保障的人民生存與財產權,內政部及各級地方政府有嚴重怠失。
根據一項2017年統計, 台糖公司土地面積共5萬96公頃,其中農場經營土地約3萬7200公頃,台糖自用土地種植甘蔗面積約為1.3萬公頃,生產砂糖年產量約4萬公噸,產值約新台幣10億元。
非農場經營土地約1萬2875公頃,其中非農部分土地辦理出租或提供設定地上權約5887公頃,105年租金及權利金收入約20.69億元,估計今年收入與去年數目相當。非農部分土地除出租或設定地上權外,尚有6,988公頃,其中供台糖各事業部使用如量販、加油站、養豬業及尖山埤度假村,還有兩個未使用的水庫,總計1,400公頃;可利用的1,063公頃中,台糖日前已提供承租優惠,釋出建地約400公頃;其餘約4,500公頃用地,因規劃為道路用地或水路,不適合開發利用。
台灣住宅政策歷經三大階段: 國民住宅條例(1975年)、眷村改建條例(1996年)、住宅法(2011年)等,早期住宅政策的重點係以提供廉價出售住宅為主,從1975年到2009年大約直接興建了17萬多戶國民住宅,透過利息補貼也協助20多萬戶家庭購買自宅,直到2011年底通過住宅法後,台灣社會才以宏觀態度面對與所有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住宅政策。
住宅法第一條明示: 為保障國民居住權益,健全住宅市場,提升居住品質,使全體國民居住於適宜之住宅且享有尊嚴之居住環境。住宅政策涉及兩大角色: 政府與市場,兩者對住宅供需有直接影響,另一個抽象層次則為社會價值觀,這是居住正義2.0必須面對的三大領域。
1950年從高雄縣分出的屏東縣土地腹地不小,面積27.7萬公頃,算是農業與觀光大縣,全縣人口則逐年下降,從1995年高峰91萬人,2020年底人口81萬人,距離80萬門檻愈來愈近。
除了土地與人口特質,屏東縣也是台灣地方政府中次級行政區最多的縣市,高達33鄉鎮市,從人口最多的屏東市,以前還有20多萬人,如今已經降到19萬餘人,第二大鄉鎮市潮州鎮,人口與屏東市差了14萬人,人口數低於一萬人者高達12鄉鎮,其中有8處為山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