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中學 (11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曾經擁有超過十萬公頃土地,43座糖廠的台糖公司,如今只剩下5萬多公頃土地,以及善化與虎尾兩座保有製糖功能廠區,這家公司還能叫做糖公司嗎?這家公司應該招聘甚麼樣的經營管理人才呢?土地開發顯然是其一。

行政院下令台糖公司交出4%土地,也就是約兩千公頃土地活化轉作他用,這樣的命令對台糖公司而言,本來是小事一樁,只是交出甚麼樣的土地呢?每任院長下一次令,台糖土地還能撐多久?僅剩的五萬公頃土地大概還有一半適合農耕,那麼剩下的土地,只需要十任院長就結束任務嗎?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土地法是土地規劃利用與管理的根本法,根據土地法第二條,全國土地分成四大類,建築用地、直接生產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土地法91條還有限制使用區及自由使用區的分類方式,兩者呈現何種關係,土地法並沒有太多的說明,比如說,限制使用區內是否只有單一類型土地,同樣地,自由使用區內有否直接生產用地等。這樣的模糊空間,理論上而言,應該在土地法有所規範才是。也因為如此,國土計畫法與土地法明列的土地分類方式究竟存在何種關係,仍有待相關主管機關確認之。

本文目的不是討論土地法,而是國土計畫法第3條、20及21條所指的四大功能分區中較具爭議的城鄉發展區及農業發展區。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造歷史的現場不容易找到,因為你我他總要匆忙中,來來去去不同的空間場域,即使是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家裡,也很難清楚說出自己經歷過的歷史現場,真的有人會回想起自己的出生地點嗎?自己成長的家鄉自己真的認識嗎?自己的認識真的正確嗎?真的沒有被莫名的史觀與資訊扭曲左右嗎?

早上在27歲的台中第一廣場、後來改名東協廣場演講,即使人在現場,很用力地聽與看,還是沒能感受到這處快30歲,或者說,如果從1908年創建的第一市場,整整110年,在這塊空間場域可能有過幾百萬人在此進出,如今留下的只是空氣、味道與30歲建物,還有一波又一波的移工臉孔。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上午來到梧棲老街北側的下寮社區,這裡以前通稱為魚寮,在台中港出現前是一個典型的漁業聚落,舊稱五叉港,1976年人工港的出現,不但徵收了漁民碼頭,也創造了一處又一處的人工碼頭,工業港的出現不但將台灣海峽與梧棲人的關係關閉,也將台中人與海的關係就此畫下等號,海港都市本來有其可能性,但是台中港出現的時候還是戒嚴時期,這麼重要的工業港口怎麼可能交給無能的地方政府管理,也因為如此,港口歸港口、港區歸港區,即使1971年曾經在聯合國顧問協助下研擬了所謂台中港特定區新市鎮計畫,這個超過60個鄰里單元的新市鎮,到頭來,港口碼頭一個又一個增加,港區的發展卻呈現停滯狀態,40年過去了,台中港已經變成一個擁有56座碼頭的工業大港,港區人口還是停留在27萬人上下,距離原先設定的58萬人口大都市,連一半也到不了。

梧棲老街?這個臥虎藏龍的港口小鎮,早期受惠於港口貿易,商業貿易曾經繁華多時,直到台中港出現前,其實是一個繁榮小鎮,這點可以從街上一處又一處的大廟看出端睨。1935年中部大地震的折磨,整個梧棲老街屋重新改造,原本預期的商業大街在台中港出現後逐漸沒落城小鎮巷弄,外人來的少,本地人又往外跑,甚至連在台中港上班的上萬就業人口也沒有多少人願意住在距離港口最近的梧棲小鎮,可想而知,梧棲人口數在海線四鄉鎮中永遠排名最後。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又看到空間衝突新聞,雖然沒有參與過這個案子,還是忍不住從旁提出一些想法。

首先,東勢都市計畫區大概將近1,000公頃,本來預計容納6萬人,去年通盤檢討後已將調整為3.8萬人,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萎縮型發展區。為什麼萎縮呢?是因為產業動能不足,還是單純人口老化外流,這是規劃者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文章標籤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人說醫生很專業,因為醫療行為涉及生與死,不能馬虎,但是,在怎麼專業還是有其分工,從內科到外科,從心臟科到婦產科,術業有專攻,大小病之外,還有急性與慢性病之分,診所與教學醫院裡面都是醫生,分級門診與治療更是一門令人摸不透的現實主義。這樣的現實主義與信仰之間,當然存在一定的距離。

到底甚麼是空氣汙染?誰是空汙專業者?誰是汙染製造者,污染防治者,世界上有沒有汙染終結者?汙染治療者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嗎?還記得幾年前的核工專家與反核專家論戰嗎?專家到底所指為何?誰來仲裁?決策者應該聽誰的? 空氣汙染有製造者,有中介者,更有受害者,這些角色之間到底應該維持何種關係?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市計畫是一個都市及地區有秩序發展的綱要計畫,透過都市計畫程序,一定範圍內土地得以劃設為各種使用分區及公共設施用地,透過公共設施用地的依序開闢,地方政府可以有效掌握地方發展的方向、數量與品質。

台中市現有人口279萬餘人(比台北市多了約10萬人)2010年底改制直轄市至今總人口約增加15萬人,其中超過8(235萬人)居住在32個大小不一都市計劃區內。台中市都市計畫制度始於西元1900年,面積約526公頃市區改正計畫是台灣最早實施都市計劃之現代化市區,範圍涵蓋一部分臺灣省城腹地,區內台中火車站及台中公園皆已超過百年歷史,算是代表台中市都市發展最重要地標。

文章標籤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平國軍醫院對面有個自立新城眷村改建社區,社區後方有個規模頗大的坪林營區,面積約31.4公頃,長期以來作為軍營使用。

2008年底,當時台中縣太平市公所提出國公有地無償撥用作為多功能綜合休閒公園計畫,扣除已撥用給勤益大學20公頃及環園20米道路用地,總計撥用吉祥段97458號等地號約9.7公頃給太平市公所,使用分區為非都特定專用區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聽到台中市培養三年的青農代表形容投入農業生產的心路歷程,除了每個月三萬元的補貼外,青農還享有生產技術輔導及生產設備貸款等優惠條件,一年五十人,成本不低,三年下來150人或更多,顯然對地方政府而言,這是一筆可觀的支出,我們如何衡量其效益呢?老實說,不容易,除了顯性的減少失業人口外,青農參與農業生產的成功與失敗到頭來還是個人選項與際遇的差異。

青農針對需求面提出五大元素,首要是產品行銷通路,沒有通路,再好的東西也只能自用, 資金、土地、生產技術及加工,五個項目加起來很像過往父母親培養小孩的要素,也很像大家族傳承下一代需要準備的素材,換句話說,青農投入農業生產需要的,除了個別努力外,更需要像family家族式的配套與支援系統,否則可能不容易有成。FAMILY家族是甚麼?傳承是甚麼? 這裡面顯然涉及很多非營利的元素,因為單單技術一項,對很多商業團體而言可能是得來不易的商業機密,怎麼可能輕易外流或傳授,除非是家族事業,技術變成家族成員必備,也是天賦的技能。這是非政府組織很難扮演的角色,可能非政府莫屬,外埔園區的主導者顯然要以政府為首要,才能勝認這種類家族運作模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自來水公司於1974年元旦成立,成立之初將臺灣省及高雄市之一百二十八個水廠,分三期併入。重新編組,統一營運制度至民國六十五年三月一日全部合併完成,目前擁有144 個供水系統,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務供應商,全台灣共有5300位員工,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扣除台北市供應全台超過1800萬人自來水用量,每年營收將近300億元,算是台中市營業額前幾名的公營公司。

根據2015年新聞,台灣自來水公司編列新台幣24.5億元,興建新辦公大樓,其中,董事長辦公室竟有80坪大,超越總統馬英九辦公室24坪逾3倍,總經理辦公室也有60坪,被批「可以當舞台使用了」。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6/25 新聞,先記錄下來,改天再來寫寫看法。

相較於中科管理局與國產署,國發會會是那個可能改變中興新村的行動者嗎?這群來自天龍國的公務員,以前有過中興新村經驗嗎?如果沒有,他們需要多久的學習曲線?如果有,兩個科能做甚麼?

文章標籤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軍俱樂部轉型志工大樓?

台中市新規劃的志工大樓土地面積5,334平方公尺,已經變更為社福用地,預計興建2萬平方公尺九層樓建物,地下三層,建築預算約7.2億元,未來可容納約100位創新育成人才,設有商業、會議及講習等公共空間。(地籍謄本上面寫著: 1962年6月27日徵收取得,為國有地,管理單位為台中市政府社會局)

文章標籤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街廓(block)是都市計畫(urban plan)的產物,也是新舊建物(building)與使用者(user)定著的基礎,單一街廓整體開發及單一街廓分散開發在時序影響下,必然產生截然不同的建築,基於此,街廓條件分析(block analysis)應該是都市設計的基本要件,也應該納入都市設計審議的重點,設計者應該將街廓與建物及居民活動關係進行各項可能性的研發,創造新可能性及舒適性。

基於此,本次的都市設計審議制度研究應該先就台中市適用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計畫街廓進行細部分析與研究。比如說,台中市新市鎮中心部分街廓長寬高達300*200公尺,一個街廓將近6公頃之大,反之,干城細部計畫區則以180*60公尺街廓居多,面積約在一公頃上下,兩者創造的街廓尺寸勢必影響設計者對開放空間及私密空間的安排。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然台中的城市起源與台灣省城的興建有如此緊密關係,何不嘗試找回、重建、虛擬出東西南北八座城門呢?

基於此,個人倡議在樂業路附近打造小東門意象,並且利用大東紡織廠變賣的工業區土地及周邊軍方用地,重新打造一處以東門為名的產業專區,面積約在10公頃上下,一方面延續建國市場的活力到東光綠園道,另一方面也呼應干城設計中心的在地性,以東區及太平的中小型家庭工廠為基礎,連結旱溪老街、樂成宮、旱溪、東光園道,並且利用進德北路與大興街的串聯,重新賦予建成路省道的產業意象。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來整合? 計畫很多,各單位也各有本位想法,問題出在,一個城市城區的再生與發展,絕不可能是單一部門計劃,也不能在政府主導下,從一而終。

台中是一個因為鐵道而生的內陸城市,本身沒有港口的優勢,1905年出現的火車站,1908年的台灣鐵路全線通車,連結了各地,也造就了台灣。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港的前身是天然港,五杈港口也是五條河流的匯集處,這個天然現象在日本統治時期受到改變,新高港建設雖然沒有完成,但是一個完成百分之六十,計畫容納30萬人、且留下員工宿舍的工業大港基礎設施在戰後停擺二十多年後,再度被另一個新市鎮計畫取代,1970年代出現的台中港新市鎮50萬計畫人口及台中人工港以不尊重在地紋理的姿態現身,鰲峰路、中央路不見了,超大型商業中心現身,2萬公頃腹地中,港歸港、佔地數千公頃,市歸市,只是各自在自己的小鎮走動,就這樣的計畫存在四十多年。這裡沒有汙水處理設施,各種水盡情地進入台灣海峽,這裡的公園學校用地很多只存在圖面上,沒有被實踐。這裡的軌道運輸只運貨物,人只能看著廢棄鐵軌過乾癮。

對港口旁邊的居民而言,台中港只是一個封閉的堡壘,無緣親近,即使港口內有上萬人工作,1990年代陸續現身的火力發電廠雨中龍鋼鐵廠,各自擁有數千名員工,佔地數百公頃,卻只是絕緣體。1984年啟用的台中漁港,連名稱也讓人混淆,名為梧棲港,卻位在清水區。樹百公頃的防風林是一大創舉,堆積而成的高美濕地已經變成國際級景點。但是日本時代的燃料廠、軍火庫已然走入歷史煙硝。2000年出現的旅客碼頭,2018年即將現身的海洋生態館及三井OUTLET購物中心真的可以拉近兩者的距離嗎?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8年之前,東勢地區算是山城小鎮,對外運輸工具相當有限。東是鐵路支線的出現,直接衝擊東勢小鎮的產業與生活文化,對外連結的便利性與運輸能量大幅增加,車站區變成萬家爭鳴的核心區,直到1990年鐵路停駛才告一段落。921大地震後,東豐自行車道於2000年底誕生,原來的東勢車站也在2004年轉型為地一代客家文化園區。經過多年的改造與民間團體進駐營運,整個園區已然成為鐵道文化設施與客家文化融合的基地,知名度雖不高,但是假日人潮不斷。

台中市客家人口將近50萬人,其中有將近1/4住家東勢石岡等客家庄,以此為本,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應該何去何從? 未來的打造應該有何重點?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底下是一篇2017年單一智慧農場的報導,裡面有幾個重點:

  1. 占地800坪,14層垂直生產空間,特殊建築結構物
  2. 累積8年蔬果生長大數據,智慧種植管理技術,單位產能增加100倍,日產1.6公噸
  3. 有能力客製需求蔬菜,有多樣產品銷售需求
  4. 準備接受遊客入園參觀,有觀光企圖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類似的場景很常見,被指定為文化資產的地主,地主們、屋主跳腳,文化資產主管機關在文化資產價值確認後,急著完成法定程序,增加另一處歷史建築、古蹟與遺址等公共資產。

文化資產是公共財,屬於全民,但是很多的文化資產所在位置卻是私有地主,一旦被劃設為文化資產,私有地主的土地立刻動彈不得,等於現況凍結,處份的難度通常很高,畢竟有誰願意買下古蹟與老房子的產權呢?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岡之開發甚早,可追溯到清雍正年間之岸裡大社,曾為平埔族居住所在。漢人入墾早期為客家人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庄」,有「新開墾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客家語發音(Shin-gong)極為相似,有證據顯示可能為語誤造成延用至今。

北庄陳宅位於神岡一路2號,於屯子腳地震前,昭和5(1930)由林淑景起造(另一說1920年,大正年間),歷經屯子腳大地震的考驗屹立不搖,但是陳家後代子孫對地價的想像,使得該建築所在土地被細分嚴重,百年古厝周邊建物已經嚴重影響古蹟的風貌。( 本地有陳皮蔡骨、生陳死蔡的說法, 陳獻南紀念館 )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