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大小事 (1012)
- Oct 06 Tue 2020 19:35
反對區段徵收不等於反對開發
- Oct 06 Tue 2020 18:51
中介與中繼: 公共設施用地再出發
博士論文思想起
今天聽完吳署長一番話,猛然想起30年前在美國校園的圖書館開始接觸非營利中介組織,寫了社區資本主義博士論文,也在1998年出版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termediary syst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Origins, evolution, and functions 文章,想起那時候對非營利中介組織的瘋狂研究,收集幾十個年度的LISC,NRC,FORD基金會年報,一本一本翻閱,想要在其中找到社區中介團體如何在二三十年間掀起一股社區發展公司(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CDC)風潮。
- Oct 03 Sat 2020 00:44
計畫與現實的落差,2坪土地喊四億元,問題出在那裏?
台北捷運信義線安和站聯合開發大樓,位處信義路4段和通化夜市交叉口,近安和路的絕佳精華地段,依據當地公告地價每坪上看200萬元,堪稱北市最貴的聯開案豪宅。北市捷運局說,該住宅商業大樓地上34層,地下6層,基地20樓以上為住宅,以下為一般事務所,規劃聯開宅90戶,最小坪數88坪,最大坪數達180坪,市場預料最高開價每坪逾200萬元。
信義安和站聯開大樓,2013年捷運場站蓋好,負責開發聯開宅的首泰建設2014年7月開工,時值郝市府時期,建商允諾闢建6米巷道供附近住戶通行,還簽下切結書同意解決土地問題,但2016年7月柯市府竟免除建商開路責任 。
- Sep 29 Tue 2020 17:50
東方狄斯奈樂園,原來是常用名詞
- Sep 29 Tue 2020 17:39
光電產業用地三兩語: 嚴防政府與市場失靈
發展光電產業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土地從那裏來?除了私人一兩公頃農地釋出外,大面積國公有土地顯然是各方覬覦目標。
政府失靈: 如果大面積國公有土地釋出只求效益,求快,土地標租前沒有內部審核作業,貿然將國公有土地拿出來與業者簽約,這是否可能出現政府失靈呢?假如大面積土地剛好位於敏感地,長期低度利用,拿出來標租可以增加政府稅收,政府相關單位是否會因此貿然為之,導致敏感地受到不當使用威脅。
- Sep 29 Tue 2020 16:17
農地種光電的基本資料
一甲地,賣一千萬元,改種電,回饋500萬元,投資4500萬元設備,20年收益1.2億元,扣除成本6000萬元,收益6000萬元,是這樣嗎?20年過程中,發電設備維修更換成本如何計算?
台南市後壁區曾姓老農不滿有人反對他出租農地種電,他說,自己早就不種田,過去租給佃農一分地約五千元,租給業者種電一分地收四萬元,相差快十倍。南廍里的鄭姓地主也說,年紀大了早就不種菱角,平常領休耕補助,種電能多一筆收入誰不要?里長李清林說,當地許多農地都已休耕或改養魚,光電業者收購一分地約七、八十萬元,年輕人不想種田,老人家就乾脆賣了。
- Sep 28 Mon 2020 00:28
高速公路交流道特定區何去何從?
- Sep 24 Thu 2020 00:37
包租代管與社會住宅政策的關係論: 大學公司
- Sep 23 Wed 2020 11:37
統一王國
統一集團,從小賣進口、麵粉加工到麵粉應用,一條龍作業模式,值得紀錄。
- Sep 23 Wed 2020 00:56
台灣有移民政策嗎?
行政院在2018年11月19日通過新經濟移民草案,新聞稿指出: 全球化時代,人才跨國移動已是常態,規劃《新經濟移民法》並非取代本國勞工,而是建構更友善移民環境,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台工作、就業、投資,以延攬及補充國家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及人力,不僅有助於我國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對維持合理人口結構、提升國家競爭力,亦將有正面影響。
根據統計, 外國專業人才,僅占我國總就業人數0.27%,較星、港等亞洲鄰近國家為低。如何創造足夠的誘因,吸引外國人才來台工作定居顯然是一大挑戰。
- Sep 22 Tue 2020 00:28
鹿野都市計畫與鹿野高台: 有何關係?
台東鹿野鄉面積不小,9000公頃,6個村,40年前人口還有1.3萬人,目前人口總數已經來到低於8千人,整個趨勢是往下走,那一天會來嗎?最後一個人記得要關燈。
在這樣的地方劃設都市計畫區,應該怎麼做呢? 畫在鄉公所所在地,鹿野村與龍田村,鹿野高台則位在永安村。
- Sep 19 Sat 2020 23:49
台灣四百年: 1624-2024
- Sep 19 Sat 2020 02:05
國小學童上下學接送問題
從都市規劃角度,國小是構成鄰里的基本單元,也是鄰里的生活核心,也因為如此,都市型國小設置通常會考慮兒童通學步行距離,一般皆以600-800公尺為學區範圍,大約100公頃左右的鄰里面積。
以國小為核心,周圍包括住宅區及鄰里性商業區,照理說,學童通學路徑應該具備友善步行設施,包括巷弄速限、專用人行道、路口通行標線、校門口進出動線等。然而實務上,台灣多數國小皆有家長接送上下學的行為,理由包括學童安全、課後輔導等,總之,在常民社會,學童接送已經成為常態需求。
- Sep 15 Tue 2020 14:01
從蠻荒到良田阡陌: 台灣農地的未來
農地與糧食: 我們需要多少糧食?
根據彰化縣農會網站資料, 台灣地區一期水稻面積19.5萬公頃,稻米生產量123萬公噸,每公頃產量6,310公斤。二期水稻面積14.5萬公頃,稻米生產量67.5萬公噸,每公頃產量4,672公斤。兩期稻作加起來稻米產量190萬公噸,遠超過台灣一年消費量。
- Sep 14 Mon 2020 23:09
18本縣市國土計畫審完了
2016年1月6日公告的國土計畫法,七大立法目的,彼此間是否真的環環相扣,或者彼此抵消,說真的,規劃者、主管機關與地方政府還在摸索中,理想情境當然是七大目標緊緊扣連,最壞的狀況是顧此失彼:
1. 為因應氣候變遷,
- Sep 12 Sat 2020 00:22
農地總量,農耕產值,農地農用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一年農業產值約5260億元,這其中農耕產值約2700億元,佔比51%,其餘包括畜牧業1666億元,佔比31%,漁業900億元,佔比17%。
這其中使用農地最多者當以農耕為主,稻米約400億元,蔬菜800億元,果品900億元,稻米只佔了15%產值。
- Sep 11 Fri 2020 22:41
規劃與安置: 互補的命題嗎?
先說在前頭,台灣的規劃實務應該好好反省一下,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都市計畫看不到人,社子島不是無人島,如果這是外界對都市規畫界的普遍印象,與其反駁,規劃界應該集體自省,當我們走入社區進行田野調查、土地使用現況調查,社會經濟資料分析,據以發掘課題,據以提出調整內容,我們做錯甚麼了?我們少做甚麼了?
早期的規劃係以整體開發為考量,缺乏細部規劃,這種福特型模式被詬病缺乏人性,近期規劃逐漸重視細部規劃及設計規範,也算是呼應細膩在地考量的需求。
- Sep 09 Wed 2020 02:10
田-中央大學: 這是甚麼大學城?
晚上第一次拜讀1979年擬定的高速公路中壢及內壢交流道附近特定區計畫,該計畫面積2,196公頃,都市發展用地竟然只有460公頃(公設260公頃,使用分區200公頃),農業區面積高達1,700多公頃,將近八成,計畫人口3萬人,此計畫在本質上屬於限制型都市計畫。
特定區計畫分別於1986、1995及2006年進行了三次通盤檢討,上次通檢距離今天14年(四通正在進行中)。
- Sep 09 Wed 2020 00:16
待解問題: 內政部都委會定位走向
看了一段時間,碰到今天這種狀況,不知道如何解讀,先留下紀錄,改天求解。
一本都市計畫書,不論新訂、通檢、個案變更,照理說在送到內政部都委會之前已經完成幾個階段"被檢視"。以下姑且分幾個部分拆解之。